不知道法律构成犯罪的情形(不知道法律而犯法事情)

本文目录一览:

不构成犯罪的情形

1、以故意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因被告不具有主观故意而不构成该故意犯罪。以过失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因被告不具有过失而不构成该过失罪。既无故意也无过失则不构成任何犯罪。(二)被告不是犯罪主体。

2、法律分析:不构成犯罪即该行为未能满足或全部满足特定犯罪的构成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3、不构成过失犯罪的情形:第一种情况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4、并没有付诸行动,故不构成犯罪。C项正确,丙毒死看家犬是在为盗窃制造条件,是犯罪预备,故构成了犯罪。D项正确,丁跟踪调查刘某是在为抢劫制造条件,是犯罪预备,故构成了犯罪。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在不知情的情况参与犯罪怎么判

1、法律分析:如果从犯不知情,那就不构成从犯。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2、法律主观:如果确实属于不知情的,不构成违法犯罪,不承担法律责任。因为行为人不存在主观上的犯意,自然不会构成诈骗罪,也就无需追究其责任。

3、不知情犯罪怎么判刑要看涉嫌罪名,如果确实不知情、法律也不能推定为知情,这种情况一般不涉嫌犯罪。如果是行为人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刑法中规定的犯罪行为的,构成犯罪,按照规定处罚,但可以酌情考虑减轻或者从轻处罚。

4、但如果在知情的情况下参与诈骗的,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5、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抢劫案,涉嫌抢劫犯罪,应当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可以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6、如果确不知情的,一般不构成诈骗罪,不承担刑事责任。\x0d\x0a是否知情,不仅要看本人如何供述及辩解,还要看其他犯罪嫌疑人如何说、证人如何证明、被害人如何指控等。是否知情包括确实知情和应当知情。

有哪些一般人不知道会构成犯罪的行为?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很简单,犯罪行为就是触犯了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的所有违反我国所有法律规定的行为。

不合法行为的一种。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与客观上不合法行为不同之处在于,行为人在实施该行为时主观上有过错,从而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受到侵犯。主观上的过错指故意或过失两种主观状态。

违法行为。与客观违法行为不同的是,行为人实施行为时主观上有过错,从而侵犯了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主观过错是指故意或者过失的主观状态。

掩饰隐瞒犯罪所罪金额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立案标准是3000元到10000元之间就可以进行立案侦查的。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或者多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累计数额3000元以上不满6000元的,为罚金刑。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量刑标准如下:构成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金额的认定是三千元到一万元。数额十万元以上,或者实施该行为三次以上且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属于情节严重。如果对犯罪数额有争议的,需要请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或者多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累计数额3000元以上不满6000元的,为 罚金 刑。 在司法实践中,该罪的上游犯罪主要是 盗窃 犯罪。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犯罪嫌疑人称不懂法律是否过失犯罪

1、如果不了解法律会出现如下情况:不懂法与懂法的人一样判刑,法律不会原谅法盲,否则这个社会可能有很多人以不懂法来犯罪。

2、法律主观:犯罪嫌疑人 又称嫌疑犯、嫌犯、疑犯,是指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对其提起 公诉 以前的称谓。

3、过失犯罪的概念是犯罪嫌疑人本来应该可以预见这样的行为可能会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一定的危害,但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或者轻信别人而没有避免,所以才造成了现在的结果,法律上过失犯罪分成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

4、如果侦查证据不足于证明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的,则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不能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