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的法律(职务有何规定)

本文目录一览:

职务侵占罪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不能处分的公共财物指的是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不得作为收益或者转让的财物,如公园、水库、大坝等;可以处分的公共财物指的是可以作为收益或者转让的财物,如土地、房屋等;他人的财物指的是被侵占的非公共财产。

至于数额较大的起点数额,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是指侵占公司、企业等财物5000元至2万元以上。

年刑法第271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职务侵占罪既遂,量刑规定是,数额较大的,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法院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法院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职务侵占罪 (刑法第270条),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法律主观: 怎么样算职务侵占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职务行为由单位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

职务行为承担赔偿责任的依据: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因职务行为造成第三方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员工是故意或者有重大过失的,用人单位对外赔偿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员工进行追偿。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十二条 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十二条 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后,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可以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追偿。

职务犯罪的法律规定有哪几类

1、法律主观:职务犯罪包括: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2、国家公职人员犯罪主要有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滥用职权罪五种。

3、职务犯罪包括以下罪名: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