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议的法律程序(合议制度适用于什么案件)

本文目录一览:

行政诉讼中的法定程序是什么

1、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法是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而制定的法律。

2、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当事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总之,行政案件办理程序规定是行政机关处理行政案件时必须遵循的程序规定。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程序规定处理行政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

3、判决后,当事人在法定的期限内不上诉的,判决生效,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4、行政诉讼程序包括哪些 维持判决(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否定原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指控,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判决。

5、行政诉讼执行程序 狭义的行政诉讼执行程序只包括对司法裁判的执行程序,它是指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使业已生效的行政裁判得以实现的程序。广义的行政诉讼执行程序还包括人民法院应行政机关申请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程序。

合议庭组成的法律规定

1、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2、合议庭的组成原则 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单数。 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只能是经过合法任命的本院的审判员和在本院执行职务的人民陪审员担任。

3、再审案件合议庭的组成,应当按原审案件原来的审级确定,即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4、法律分析:根据审判法院的不同,合议庭可能由三人、五人或七人组成。

合议庭是普通程序吗

法律主观:合议庭是合议制审判的组织形式,也是我国审判活动普通适用的基本形式。

法律分析: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合议庭一般是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的,所以法院立案到作出宣判的期限为六个月,如果情况特殊的可以适当延长。

合议庭就是三个人的意思,如果是一个人,就会说是一人独任审判。所以呢,总结就是,普通程序不一定是合议庭,但是由简易程序转成的普通程序大概率是合议庭。

民事诉讼第一审判程序第一审普通程序又称普通程序,是民事审判中的基本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中最常用的程序之一,它包括起诉和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合议庭合议和作出裁决等程序。

首先,合议庭和独任庭是两种法庭审理中法官的组成方式,而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是两种审理程序,性质不同。其次,独任庭在诉讼程序中适用的基本条件:基层法院、一审案件、简易程序。

审理方式差异,普通程序由合议庭审理,简易程序由独任审判或合议庭审理。审理期限不同,前者审限为二到三个月,后者为二十天到一个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