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林地权属确定依据
- 2、如何认定林地和非林地
- 3、林地纠纷主要以什么为依据
- 4、林地确权的法律规定
- 5、国土认为耕地林业认定林地
林地权属确定依据
1、法律分析:森林权属是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归属。在中国,森林资源属于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
2、法律分析:山林土地权属纠纷主要是指争议当事方因林地上林木尤其是其所占用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归属而发生的争执。土地有关的权属纠纷的确权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3、法律分析:林地的权属,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确认的林业主管部门确权发证。绝大部分由县级政府确权证。具体是县级政府还是县级以上政府发证,要看该林地的管理权限属于哪级政府。
4、国家所有的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发放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5、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权属证书式样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规定。
6、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第十七条 土地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如何认定林地和非林地
法律分析:定义不同 林地:林地是指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草林。
林地与非林地的区别:定义不同 林地:林地是指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林地纠纷主要以什么为依据
(1) 保护林权证持有人的合法权益;(2) 调处林权纠纷的主要依据;(3) 征占林地和林地流转的必备条件;(4) 申请林木采伐的要件;(5) 明晰产权的依据;(6) 资产评估、作价入股、抵押的凭证。
征用林地和占用林地,要依据平均年产值的4到5倍补偿;而用材林地平均年产值是指,林木主要砍伐期时所产木材量除以主要砍伐期时所得平均产量的实际价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是处理林木林地权属争议的依据。
可以通过申诉途径请求重新处理。法律依据 《森林法》第十七条 单位间的林权争议,就应当由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依法进行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权争议,则应当由当地县级或乡级人民政府依法进行处理。
法律分析:山林土地权属纠纷主要是指争议当事方因林地上林木尤其是其所占用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归属而发生的争执。土地有关的权属纠纷的确权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土地和山林纠纷以2005年为依据。根据规定,土地和山林纠纷应当按照最新的林权证为依据进行解决,最新的林权证就是2005年提出的,所以土地和山林纠纷以2005年为依据。
林地确权的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第十七条 土地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确认林地、草原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确认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农民对依法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法律分析:林业土地可以确权 。林权登记分初始登记、林权变更登记和林权清理登记。初始登记是林地森林和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的发证登记。
国土认为耕地林业认定林地
国土局和林业局对土地属性的认定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国土局认定土地属性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法律管辖和调整的土地;林业局认定土地属性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法律管辖和调整的土地。
找土地局咨询吧。实践中,有很多原为耕地后用来开发造林,并办理了林权证,被视为林地了。但采伐完不再种树重新耕种时,如何认定,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主要看地方有关部门的态度了。
我国土地只有三种,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无论是耕地还是林地,都属于农用地。土地的使用性质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认定,所以你的土地性质应以国土局的认定为准,属于耕地。
譬如,一块农田或未利用地栽上了杨树,郁闭度在0.2以上,该地块现在还是不能当作林地对待,成为林业部门管辖的范围。否则,农村税费改革前,在农田栽树的农民就很可能丧失了口粮田,引起较大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