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规章与法规的区别
1、制定主体不同 (1)法律一般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民法、刑法等。(2)法规,指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机关和经济特区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概念不同 法规即法的规范,是国家或地方立法机关、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实施行政领导和管理,依照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性的规范性文书的总称。
3、位阶不同,即法律地位和等级不同。地方性法规是政府规章的上位法。《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组织法》第六十条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行政区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立法权限不同。
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要求
1、劳动所指的劳动者,应当年满16周岁,且尚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
2、劳动规章制度指由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范相关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运行的内部规则。劳动规章制度要具有法律效力,应满足三个条件:①内容合法,不违背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②经过民主程序制定;③要向劳动者公示。
3、规章制度当中所规定的录用员工的条件最起码应该是年满18周岁以上,另外就是公司会在规章制度中标明员工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
4、合法性。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应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合理性。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具有合理性,可履行性,才可能符合劳动法立法的精神以及促进公司有效管理。
5、法律主观:关于劳动合同相关规定(一)、规章制度必须合法所谓合法,包括内容合法和程序合法。
社会团体年审中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中职能怎么填?
1、社会团体中的“负责人数”是指会长(理事长、主席等)、常务副会长(常务副理事长、常务副主席等)、副会长(副理事长、副主席等)、秘书长的总人数,不包括名誉职务、顾问、常务理事、理事、副秘书长。
2、督导部设部长一名。督导部负责每周社团活动的监督指导工作,及时做好制式监督登记表的填写,上报社管中心。督导部每周四与宣传部召开联席会议,负责分配下周社团活动的督导工作并交流上周社团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3、薪金标准 填写日期 核准人 职位概要:协助总经理制定并实施企业战略、经营计划等政策方略,实现公司的经营管理目 标及发展目标。
4、第1条为规范单位和员工的行为,维护单位和员工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5、健全社会团体法人治理结构。 社会团体要建立健全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监事)制度,实行决策、执行、监督分立。
6、第三章 社团组织及其活动第十五条 社团在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范围内,有自主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利和义务,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社团应健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依法建立社团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内部分工职责。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是指跟职业、岗位相关的未知又未被大面积发病的分类,这个也需要有预防的手段和措施,这些手段和措施需要完善成为预防制度。
法律主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