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纠纷法律常识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民事诉讼法常识:调解应当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法律分析:诉讼调解的原则包括调解自愿原则、调解合法原则、调解保密原则和调解灵活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2、在进行调解时,应当遵守以下原则:自愿原则。调解必须是自愿的,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参加调解。公正原则。调解必须是公正的,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公平原则。调解必须是公平的,不能损害任何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法院调解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双方当事人自愿原则。自愿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双方当事人自愿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二是达成调解协议要自愿。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坚持不愿调解的,人民法院应即时判决。

4、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公正、自愿、公开、及时、简便原则。人民调解是一种非诉讼解决争议的方式,调解民间纠纷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公正原则要求调解委员会不偏袒任何一方,对争议进行公正、客观、中立的处理。

法律知识:说说民事诉讼中的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

1、或者提供的证据不能证实其陈述的事实,而人民法院依职权也调取不到支持原告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的证据时,则应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2、法律分析:驳回起诉,是指人民法院依据程序法的规定,对已经立案受理的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原告的起诉不符合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和法院的立案条件而裁定予以驳回的行为。

3、驳回起诉和驳回诉讼请求区别在二者适用条件不同;二者适用的法律文书形式不同;上诉状的上诉请求不同。因为不符合起诉条件和诉讼请求条件,所以才会被驳回。

法律常识民事诉讼中的自认

“自认的撤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销自认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一)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的;(二)自认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的。

诉讼中的自认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不利于自己的案件事实的承认。

民事诉讼自认的法律规定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对自认制度没有作明确的、详细的正面规定。

法律主观:民事诉讼自认规定有: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诉讼中的自认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不利于自己的案件事实的承认。中国 证据 法中所说的自认是在诉讼过程中的自认。

民事诉讼常识书证

(3)诉讼时效届满并不消灭民事实体权利。权利人基于民事法律关系而享有的民事权利(实体权利)仍然存在,所以,义务人在诉讼时效届满后自愿向权利人履行义务的,权利人依然有权受领并受法律保护。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的种类有以下几种:(1)书证。凡是用文字、符号、图画在某一物体上表达人的思想,其内容可以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书证。(2)物证。

民事诉讼八大证据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缺席证据。在民事诉讼中,为了证明自己的权利或者义务存在或不存在,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

交通事故民事诉讼有关的法律常识

法律分析: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交通事故属于侵权责任案件,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通常可依据事故发生地确定,故原告可选择事故发生地所在基层人民法院或某一被告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属于民事诉讼,因此适用民事诉讼时效,民事时效是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起算。如果受害人向侵权者主张权利,则时效从最后一次主张权利之日起计算。有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可以重新计算诉讼时效。

法律常识:民间借贷纠纷利息核算标准及依据(2022版)

第十四条 原告以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为依据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依据基础法律关系提出抗辩或者反诉,并提供证据证明债权纠纷非民间借贷行为引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查明的案件事实,按照基础法律关系审理。

第六条 民间借贷的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第七条 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

年利率在24%——36%之间这部分利息,法律不保护。当事人愿意自动履行,法院也不反对。如果借款人已经偿还了这部分利息,之后又反悔要求偿还,法院同样会驳回。总结:年利率24%以内受法律保护。

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内的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