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究法律责任时间(法律追责时限)

本文目录一览:

交通事故多久追究刑事责任

1、交通事故刑事责任追诉期是十年,因为交通肇事罪的最高法定刑是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而根据《刑法》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不再追诉。

2、法律主观: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一般在五年后不能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肇事后逃逸的,在十年后不能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则十五年后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3、交通事故死亡将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事故中造成对方死亡的,涉嫌交通肇事罪,如果还是加重犯的则会判处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而且如果逃逸致人死亡的会判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4、法律主观:看具体情况定。构成 危险驾驶罪 和 交通肇事罪 ,就要承担刑事责任,否则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5、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一般在五年后不能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肇事后逃逸的,在十年后不能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则十五年后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处罚追诉期是多长时间

1、行政处罚案件追诉期是两年,我国法律上明确规定了违法行为2年未发现的,是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具体情况下可以根据行政违法事实后果来进行认定,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职能来对行政行为进行处罚。

2、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为2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最长的追诉时间是二年,在二年内没有发现的行政违法行为的,不再进行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违法多长时间不追究

行政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一般为两年。即在该违法行为发生后的两年内,对该违法行为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未发现这一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事实,在两年后,无论在何时发现了这一违法事实,对当时的违法行为人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行政违法追究的时效是两年。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期限一般是两年。如果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处罚;但是对于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其追究时效期限延长至五年。

触犯罪名相关量刑的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的,追究的时效为5年;法定最高刑5年以上不满10年的,追究的时效为10年;法定最高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究的时效为15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或死刑的,追究的时效为20年。

法律主观:行政处罚的行政责任一般在二年后不追究。如果行政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予行政处罚;如果危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则五年后不予追究。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如果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超过6个月未发现的,不再处罚,所以行政拘留超过6个月或者2年后,不再追溯。立案到行政拘留的期限是多久立案到行政拘留的期限没有具体规定。

企业追究员工法律责任的时效

追究员工责任有期限是有时效的。 如果是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法律分析:自然是有时效的,如果只是民事行为,用人单位只有2年的时间来追究员工责任,如超过,则免于追究责任。如果涉及犯罪的,则根据所犯罪的最高刑期为限,超过的不再追究。

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员工离职后多久内可以追究法律责任 员工离职后,如果是在一年之内,用人单位是可以继续追究责任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法律分析:员工从用人单位辞职后,并对公司利益造成损害,如果是在一年期限内,用人单位是可以继续追究责任的,要求该员工赔偿相应的损失。

法律主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犯罪超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